????仰光,熱帶陽光晃眼
????仰光是一座具有熱帶風光的美麗的海濱城市,是緬甸聯(lián)邦的原首都和最大城市,素有“和平城”的美稱。仰光有著無數(shù)或鍍金或白石的佛塔,佛塔中最著名的是馳名世界的大金塔,它位于市北圣山,居全城最高點。
????由于廟宇很多,整個城市在熱帶陽光下閃爍著金子的光芒。城區(qū)三面環(huán)水,東面是勃固河,南面是仰光河,西有伊洛瓦底江入海漢河之一的萊河。從瀕臨仰光河的南部,沿東西兩河之間向北擴展,是繁華的商業(yè)區(qū),一條條筆直寬敞的大街上,花圃里鮮花盛開,人行道上綠樹成行。
????市內(nèi)的民間建筑具有傳統(tǒng)的緬甸風格,同時也有不少西式建筑。緬甸政府大樓、中央銀行、海關(guān)、仰光車站、郵電大樓等均是英國式建筑。市內(nèi)的北邊有苗雅湖,南邊有干基道湖,湖水清澈,波光滟瀲。
????1755年5月,緬族頭領(lǐng)雍籍牙基本上統(tǒng)一了緬甸,建立貢榜王朝,雍籍牙占領(lǐng)大光之后,便登臨瑞大光寶塔(即今仰光大寶塔),頂禮膜拜,祈求消弭兵災(zāi),永保和平。從此,大光即改名為仰光,即“戰(zhàn)亂平息”之意。由于仰光靠近仰光河口,地理位置優(yōu)越,發(fā)展航運事業(yè)極為有利,所以,很快便成為緬甸第一大商港。仰光依然保持著作為港口城市輝煌時期的殖民地特色。每年4月這里都要舉行隆重盛大潑水節(jié)。
緬甸時光
????蒲甘古城,去一次,記一生
????蒲甘是緬甸中部一座古老的城市, 在蒲甘最高的觀察塔頂,可以鳥瞰整個蒲干城,這個觀察塔也是屬于大亨泰扎的。蒲甘是一生一定要去的地方,越過古老的廟宇頂,在這里可以看到東南亞最華美的日出,在黑暗中,隱約看見一些佛塔的剪影。當陽光落在這些佛塔廟宇上,金色的陽光和廟宇頂?shù)慕鹕幌噍x映,那是一種奪人心魄的金黃,燃燒著寧靜的溫暖。
????蒲甘共有約4,000座佛塔及寺廟,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一些依舊佇立,一些已經(jīng)坍塌不成形,形成東南亞最具魅力的歷史古跡。千年前的一個國王信仰了佛教,成就了蒲甘。宗教的力量,總讓人癡狂,而癡狂總能成就美。
????曾到此一游的馬可波羅形容蒲甘是全世界最精致的景點。到了今天,雖然我們所見的只是當年一小部分的光輝,馬可波羅的形容一點都不過時。在40多平方公里的數(shù)千座佛塔沉默安靜堅忍地屹立著,這里的感動,無以名狀。
????茵萊湖,夢境人生
????茵萊湖在緬甸撣邦首府—東枝的南面,離東枝約30多公里,是緬甸的高原湖泊。這里海拔高度大約在 1300 米左右。茵萊湖是典型的溶蝕湖,三面環(huán)山,處于盤地中間,湖四周熱帶植物茂盛,風光旖旎。
????茵萊湖,也有人稱它夢湖、奇幻湖,傳說此湖是湖之仙子茵撒斯的家。茵萊湖上有200多個水上村落,彼此間有大小水道相通,每條水道也和陸上街道一般各有名字,水道口還有指標標示出通往的村子及公里數(shù),只差沒有紅綠燈和交通警察,但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規(guī)則,在茫茫湖面上絕不會發(fā)生交通事故。
????茵萊湖有三大奇觀:一是有緬甸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瑪”;二是有罕見獨特的浮島村落和浮島種植法;三是有用腳劃船的茵萊人。
????這里湖水湛藍,水天一色,浩瀚無邊,仿佛置身大海。沿途有一群群海鷗追逐迎賓,茵萊人那種獨特的用腳劃漿的方式令人驚嘆叫絕。劃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只腳踩在船板上,一只腳懸空蕩漿。如用左腳劃船,則用左手握住漿把;用右腳劃船,則用右手握漿。劃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飛速向前行駛,用不劃船的手和腳平衡身體。
????在扁舟上擺著一個圓錐狀的大竹籠,那就是他們的捕魚工具——罩魚籠。他們根據(jù)魚換氣時冒出的水泡斷定魚的大小,看準后便將魚籠插下去,若有震動的手感,再將魚叉從魚籠上端的孔中伸進去,把罩內(nèi)的大魚叉上來。
????湖中漂浮著一個個島嶼,有大有小,錯落分布在湖面上。島上長著莊稼和草木。透過綠蔭,可窺到一棟棟農(nóng)舍和寺塔。“水上人家”以浮島為單位組成“水上村落”,每個村之間都隔著湖水,遙遙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村民們甚至可以相互調(diào)大嗓門傳遞信息。若兩座浮島距離較近,便架起拱形竹橋或木橋,這樣橋上人來人往,橋下小舟穿行如梭,和很多國人“小橋流水人家”的人生夢境完全吻合。
????在浮島群中央,有個叫“伊瓦瑪”的水上集市。它由兩座狹長的浮島夾一條寬約40米的“河道”組成,“河道”兩岸商店林立,日用百貨齊全,使“河道”成為一條長長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船來船往,運來蔬菜、瓜果、鮮魚和其他農(nóng)副產(chǎn)品,??吭凇敖值馈眱蛇叧鍪郏@得十分繁華和熱鬧,還可泛舟湖上,瞻仰那東枝附近的彬得亞古石窟。
????茵萊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劃船。他們劃船手腳并用,配合協(xié)調(diào),既象耍雜技又象在水面上跳舞。在常年的生產(chǎn)勞動中,他們練就了一身用腳劃船的過硬本領(lǐng)。
????湖岸一帶主要是茵巴族聚居地,還有一支奇特的長頸族(原稱為巴東族)。該族婦女從小就在脖子上套上銅環(huán),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銅環(huán)也不斷增多,越來越重,把脖子拉長,最后把肩胛骨壓得變形,是一種建立在痛苦之上的“美”。
????這些戴頸環(huán)的女人大概才5至10歲就戴上五六個銀鍍的頸環(huán),隨著年齡的增長則不斷地增加。她們戴頸環(huán)不只為裝飾與美麗,也是為了習俗。據(jù)巴東族的傳說,以前居民惹怒了神靈,就派了老虎來吃女人。因此他們決定所有女孩都戴銅頸環(huán)以自衛(wèi)。不過,也有傳說,這些喀倫人原住在緬甸東部,以務(wù)農(nóng)為生,與世無爭。但外人對該區(qū)的天然資源有意并吞而引發(fā)戰(zhàn)爭。男人出去打戰(zhàn),女人就把貴重金屬品鑄成金、銀或銅環(huán),戴在頸上或腳上,這風俗就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