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在校研究生徐慈在中國—東盟中心實習心得

我是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2018級的研究生徐慈。經(jīng)學校推薦與中國—東盟中心(ASEAN-China Centre, ACC)篩選,7月伊始,我來到ACC成為教育旅游文化部(ETCD)的一名實習生。對于一名國際關系專業(yè)的學生來說,讀過的外交新聞與學術研究甚多,但能近距離接觸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親身參與多邊外交的活動,實在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是ACC提供給青年學生的寶貴體驗。在一月有余的時間內(nèi),我主要參與了2019年上半年年報文化部分的整理與撰寫工作,2019年“宋慶齡杯”中國—東盟青少年足球友誼賽以及2019“中國—東盟日”活動的籌備工作。
 
來到ACC的第一個任務是幫助整理2019年上半年ACC工作年報的文化部分。ECTD的老師悉心將今年上半年ETCD文化板塊工作的相關文件分類后提供給我,讓我對部門的工作有了整體的了解與把握,這樣即使我的實習時間僅限暑期,但也能明悉ACC大半年內(nèi)舉辦各類活動的流程及細節(jié),對接下來協(xié)助辦文、辦案、辦會的具體工作也有了方向。年報的匯總整理、校對和翻譯工作更是幫助我進一步提升了語言組織能力,鍛煉了文筆。
在2019年“宋慶齡杯”中國—東盟青少年足球友誼賽以及2019“中國—東盟日”活動的籌備過程中,我?guī)椭驏|盟駐華使館和相關單位發(fā)送邀請函,收集信息,訂火車票,撰寫請示、新聞稿、發(fā)言稿等,為舉辦這些大型活動準備和制作了各種文件表格,切實體會到在政府間國際組織中開展多邊外交活動的流程,對于外交措辭、規(guī)范表達也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的任務中既有細致的文書工作,也不乏與10個東盟駐華使館的交流、溝通、協(xié)作,特別是與東盟各國駐華使館之間的一封封郵件、一個個電話、一次次接觸,都要注重外交禮節(jié),通過我的一言一行,點點滴滴,為促進東盟各國與中國友好交流貼磚加瓦。ECTD的老師們一直鼓勵我高標準要求自己,督促我嚴謹認真,力求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做到完美,讓我受益匪淺。
 
為2019中國—東盟日挑選代表中國形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作品
當然,讓我受益的不僅是工作內(nèi)容,實習期間遇到的領導與同事們也在以他們的性格、態(tài)度影響著我。ACC的領導們嚴謹細致,總是一秒鐘就能洞察文件中的不足之處,他們的工作態(tài)度警醒我檢驗自身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實習期過半之時泰國實習生Sue Silsupa加入了我們的隊伍。我們一起整理2019年“宋慶齡杯”中國—東盟青少年足球友誼賽的各種文件,也因都主修國際關系專業(yè),常常探討對國際問題的理解。這些人與事都讓我感到自己儼然置身于亞洲多邊外交發(fā)展的宏圖中,像一顆小螺絲釘那樣真正地做出了一點微小的貢獻。
ACC教育旅游文化部致力于通過舉辦和推動各種活動來加強東盟國家與中國這11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東盟十國都已加入了“一帶一路”這一合作共贏之帶、機遇繁榮之路。我相信,中國—東盟中心與中國、東盟各方的努力定能助力11國凝結成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加強務實合作,推動共同發(fā)展,攜手邁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