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新加坡抑制房地產過熱的“辣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海外買家數量,但目前仍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
近日,記者獲悉,新加坡濱海灣金融中心的房地產市場得到了海外投資者的強烈青睞。與此同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公開表示,濱海灣未來或許能成為許多在亞洲經營業(yè)務的公司的區(qū)域和環(huán)球總部?!斑@將成為新加坡的一種象征,因為區(qū)域的房產有著很大的升值空間?!崩铒@龍說。
然而,在樓市調控政策進行的當下,一國總理對濱海灣的樓市大力看好不免令人費解。這其中原因何在?新加坡樓市未來將呈現怎樣的格局?
房價有所收斂
近年來,不斷上漲的房價確實給新加坡當地樓市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由于移民投資的大幅增加,現金的大量涌入,推動新加坡房價不斷上行,私有住宅價格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飆升59%。
與此同時,當地房地產商的利潤率也被不斷壓縮。根據經銷商CBRE集團的統(tǒng)計數據,3年前,新加坡地產商的利潤率為20%,現在已縮減到了10%左右。盈利能力的下降重創(chuàng)了地產股,富時海峽地產指數顯示,僅今年,新加坡的地產板塊市值就縮水了1.3%之多,而去年全年更是暴跌9.7%。
以國際地產商Kingsford公司和MCC地產公司為例。相比2009年中期,目前他們的收益能力已下降了61%之多,不斷上漲的地價瘋狂壓榨著這些公司的利潤。然而,目前困擾新加坡的還有不斷入場的投資者。盡管政府出臺限制政策、地價走高、開發(fā)商利潤攤薄,但那些非傳統(tǒng)的開發(fā)商,尤其是國外的建設公司仍不斷地涌入新加坡樓市,而公司間搶地皮的現象也愈演愈烈。
在這些公司看來,不斷攀高的房價并非市場過熱的信號,反而是地皮價值的體現——城區(qū)的土地資源有限,當剩下的地越來越少,他們手中的地也就越來越值錢。
在這樣的背景下,外界對新加坡房地產泡沫化的質疑紛至沓來。因為擔憂當地房地產泡沫化,自2009年以來,新加坡政府先后出臺了8輪降溫措施,多管齊下對政府組屋、私宅以及工業(yè)房地產市場進行全面調控。
2013年6月2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申請房貸者的總債務償還比率不應超過60%,并且這項條例是永久性的。也就是說,凡是貸款購房者,金融機構在評估其個人房地產貸款申請時,必須將申請者的所有債務考慮在內,而貸款者每月的還款額,不得超過其收入的60%。同年8月,金管局又將購買公共房屋的貸款最長年限從30年降到25年。
受到政策方面的影響,新加坡房價去年年度漲幅有所收斂,房貸限制讓這個亞洲第二昂貴的房屋市場開始降溫。新加坡金管局也公開表示,新的房屋貸款已下滑,本地家庭的整體財務狀況也非常穩(wěn)固。
與此同時,新加坡樓市的銷售額也有所下降。據統(tǒng)計,2013年,私宅銷量預計為1.6萬套,同比減少28%,2014年有可能進一步下跌近四成。
濱海灣突圍
雖然政策之下,新加坡房地產市場開始走軟,銷售量逐漸放緩,但投資者和開發(fā)商對新加坡房地產的強烈興趣卻沒有偃旗息鼓,特別是對于金融區(qū)的“寶地”。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濱海灣金融中心房價的升值潛能表示了認可和期待。只是,在樓市調控政策進行的當下,一國總理對濱海灣的樓市大力看好不免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