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京大學2021級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的研究生韓懿婷。2022年11月中旬,我來到中國—東盟中心,開始了為期三個月充實又豐富的實習生活。
早在本科期間,我就參加過模擬聯合國大會等與國際交往相關的很多活動。但曾經再多的模擬和體驗,等真正到了崗位上還是難免心生期待和忐忑。
我所在的部門是綜合協調部。實習期間的工作內容主要有日常事務和活動兩大類。日常類的工作包括整理中國同東盟國家交往合作最新進展以及相關領域研究成果、派送照會和函件、起草和翻譯中英文新聞稿和領導致辭、文件流轉等。工作伊始,我就接到了整理中國東盟關系發(fā)展大事記和東盟發(fā)展大事記的任務,讓我對東盟本身以及中國東盟關系的發(fā)展歷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深刻感受到東南亞各國以及中國東盟關系發(fā)展到如今“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不易,對接下來工作的開展也大有裨益。實習正值歲末年初,我負責了2022年度中心致辭稿和活動記錄匯編以及年報的編輯、校對和翻譯工作。此外,我還有幸為中心新生刊物《新聞簡訊》第三期和第四期的部門新聞進行文稿編輯。
作為中國和東盟十國共同成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中國—東盟中心始終致力于促進中國東盟各領域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為此經常舉辦各類活動。到中心的第一天,我就參與了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對話的重啟籌備會議,部門老師們對待活動流程中每一個細節(jié)的嚴謹程度,讓我感觸良多并深深折服。隨后我還參加了中國東盟愿景小組年度會議、中國—東盟中心第十二屆聯合理事會會議、中心成立11周年暨史忠俊秘書長到任招待會和中國東盟農業(yè)合作研討會等活動的前期籌備、會中監(jiān)測保障、流程控制和會后圖片、視頻資料整理剪輯以及會議紀要的撰寫工作。切身參與實際工作,讓我不斷積累,迅速成長,綜合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這段時間的工作讓我真正明白部門名稱中“綜合”和“協調”的意義和重要性。“綜合”在于國際組織的工作經常需要整合大量的信息,在舉辦活動的時候更是如此。一場活動前期籌備中各使館、中方外方專家學者以及媒體的參會信息通常會修改到會前最后一刻,隨之改變的可能是會場的座位安排、合影的人數和站位,各位與會嘉賓的禮賓順序還有餐食習慣更是馬虎不得。“協調”對小到文件流轉、大到會議保障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國東盟農業(yè)合作研討會上,我負責會中線上參會平臺的監(jiān)控保障。參照以前活動的經驗,本以為不會有問題,結果出現了會議期間線上發(fā)言專家臨時詢問是否可以調換發(fā)言順序和更換發(fā)言人,以及會場網絡中斷的計劃外情況。我需要第一時間處置,告知相關人員進行日程調整和技術調試。研討會結束后,部門老師告訴我線上會議就是這樣,不可控因素很多。我感受到一場會議的順利舉辦離不開會前、會中對每個細節(jié)和環(huán)節(jié)的把控和協調,面對其他任務也是一樣,充分準備、快速反應是保證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前提。
作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實習也為將書本上的英語知識和實際應用有機結合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實習期間,我更是切身體會到了什么是“外交無小事”,如中英文新聞稿中“ASEAN”和“China”的前后位置體現了外交的對等原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第一次翻譯緬甸駐華大使的稱謂和名字時出現了錯誤,后來老師耐心地告訴我,緬甸人沒有姓、對男性和女性的尊稱也是不一樣的,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H.E.和U是不一樣的尊敬,一個都不能少,我們的稿子里寫得尊敬些也符合外交禮儀。這些都讓我感受到,只有精準了解各國的歷史文化和習俗,才能在對外交流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時光荏苒,實習生活即將結束。三個月來,我不僅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個人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角度得到了培養(yǎng)和鍛煉,使我能夠更高效有序地完成任務。由衷感謝中心與學校提供的寶貴機會,感謝所有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優(yōu)秀實習伙伴們的深厚友誼。這棟三層小樓承載了我太多的回憶,所經歷的一切都將是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如今我將帶著這份感激與收獲開啟新的歷程,祝各位領導和老師健康平安,實習伙伴們前程似錦,祝中心蓬勃發(fā)展,中國—東盟關系更上一層樓!